894009 发表于 2020-8-10 17:13:17

话筒进化史

话筒进化史
1857年,也就是爱迪生发明唱片留声机的17年前,巴黎排字工人兼发明家斯科特发明了语言描记器,用一根针安在圆筒喇叭上,当唱歌时振动的针尖在油灯熏黑的纸板上记录下音波。


它第一次将声音记录到了固定媒介中,一群历史学家2008年在巴黎博物馆发现了斯科特的语音记录图,美国国家实验室研究员经过复原实物,用现代数字技术破译纸上记录的音乐音波,最终播放出来10秒的歌曲,这是人类最早记录的声音。


1876年埃尔米-贝林纳发明了碳精电极麦克风,外形像是小鼓的装置更为实用,将碳精电极麦克风用在电话上,以提高拾音效果。碳精电极麦克风由两根电极头构成,触头由一层薄薄的碳层隔开,其中一个触头附在膜片上,膜片会在声波的作用下发生振动。


另一个与输出装置相连。碳精电极麦克风可以像内置的放大镜一样发挥作用,可以将声音转化为电压信号,同时还能在麦克发出信号前增大电压。



1923年科学家发明了铝带式麦克风,这种麦克风结构简单,把一块振膜放置在恒磁场中,振膜被声音振动,导体切割磁力线,产生相应的电信号,从而完成电转换,振膜是由2毫米厚度的铝箔做成而得名。



20世纪出现了动圈式和电容话筒,动圈式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做成,将声音讯号转化成电讯号。电容话筒利用振膜的振动造成电容容量的变化形成电信号。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麦克风向数字化,高频化,多功能化和薄,轻,小,便携式方向发展,纵观麦克风发展的过程就是在寻找将声音放大的过程,也是电子元器件的发展过程
                                             

话筒的工作原理


话筒其实就是一个能量转换器,声音震动空气产生声波,麦克风的作用就是把声波转换成电信号。


我们以动圈麦克风为例,声音震动空气产生震波,震波接触到振膜,使振膜震动,振膜与被磁铁包围住的线圈相连,磁铁在线圈周围产生磁场,声波震动振膜使磁场中的线圈移动而产生电流,这个电流就是声音信号。



电容话筒是利用2张极薄的金属薄膜组成,当声波引起振动时,金属薄膜间距的不同造成电容的不同,而产生电流。导致振膜振动,振膜安装在充电后板前面,随着振膜前后移动,它会改变振膜与后板的电场,从而产生与声音相应的电信号。



话筒的种类繁多,但其原理都大致相同,都是声音通过震动空气播,麦克风的振膜接受空气震动,转化为电子信号,这个电子信号不是那么强,所以需要前置放大器放大信号,距离是影响话筒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再贵的话筒你离远就是喊破喉咙了都不行。


喇叭的工作原理就是反向转换,声音的电子信号使线圈移动,线圈的移动使振膜产生震动,从而发出声音。




894009 发表于 2020-8-10 17:16:58


话筒的种类


现在常用的话筒有动圈式,铝带式,电容话筒,动圈式麦克风结构简单,耐用,便宜,对环境要求不高,灵敏度及对环境要求不高,一般舞台演出和KTV使用较多。



电容话筒由于振膜比较薄,微小的声音也能引其振动,对环境比较敏感,比较适合在录音棚安静的环境里录音。




铝带式话筒由于工艺复杂,而且价格不菲,话筒的正前正后方都有拾音,适合在合唱环境录音,在专业的录音室也能见到铝带话筒的声影。


                                                

无线话筒使用广泛,它是把声音转化成适合无线传输的无线发射频率,将音频信号的信息加载到射频信号上发送,当麦克风工作时,接收器收到其发射的复合信号,再从其中提取音频信号,通过设备还原声音。


FM无线话筒,俗称FM是指FM88-108MHz频段,是最早的无线话筒,系统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效果差,已经不使用。



VHF无线话筒,分为低频和高频两种,低频使用VHF50MHz频段,使用天线太长,容易受干扰。高频使用VHF200MHz频段,使用天线短,受干扰减少,电路成熟价格低廉,成为市场热门。



UHF无线话筒,使用频率在300-3000米的无线话筒,因避开了V段对讲机的干扰,稳定性非常好。





随着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使用数字音频技术的话筒越来越多,数字麦克风是利用光信号(光纤)与磁信号(同轴)来传输数字音频信号。数字音频接口成为发展的潮流。话筒向小型化及数字化发展,集成的功能越来越多如蓝牙,WiFi等无线功能,遇到的干扰越来越多,就需要抗干扰强长距离传输的数字麦克风。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话筒进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