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strian Audio首款专业耳机现场体验
Austrian Audio首款专业耳机现场体验
在2020年美国Namm Show音乐产品展上,来自奥地利的Austrian Audio公司发布了旗下首款专业耳机产品。
虽说Hi-X系列是其首款耳机产品,但这并不意味着Austrian Audio是耳机行业新人。要知道,Austrian Audio公司是由前AKG公司维也纳总部员工重新组建而成,其管理团队和17名核心研发工程师均加入到了Austrian Audio。从公司诞生的那天起,就天然的继承了奥地利超过350年的专业音频知识积累和制造经验。
从新耳机拿到手上的那一刻,其实,就已经能够明显感受到这种浓郁的欧洲设计韵味。我们手里的这款Hi-X55耳机给人第一印象是比较硬朗古板的,从耳机单元罩到头梁架,所有线条及转角大都采用了硬折线处理。
而SONY等日系厂商耳机通常折角都比较圆润,不同面之间都会带有一定的弧面进行过度,当然这和SONY当前偏向于走时尚流行路线有着很大的关系。
Hi-X55这种硬朗的外观同样会给人带来一些心理暗示,就是那种北欧日耳曼人对技术孜孜不倦的追求,对工艺精益求精的精神。显然,奥地利的技术大神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这一点。在这款耳机上,所有关键的零部件、驱动单元等均为自研,而不是从其他供应商处拿来拼凑一下。可想而知,其巨大的研发工作量。特别需要说明的是,为了确保产品的品质,Austrian Audio会坚持采用自研设计并在奥地利🇦🇹完成制造。
根据官方的介绍,Hi-X55耳机单元的直径为44mm,采用了名为High-Excusion技术和环形磁铁系统的全新设计。这种环形磁铁设计,可以使得振膜在环形磁场内不受阻碍的前后运动,能高效的带动大量空气进行震动,对提升耳机的动态响应范围有很大帮助,也特别适合当前高清数字音乐的回放的表现。
耳罩的形状也比较独特,和大部分品牌的圆形耳罩设计不同,Hi-X55使用了椭圆的外形耳罩,这种形状设计似乎更贴近人耳的外形。耳垫为脱卸式的慢回弹记忆海绵,现场目测自然状态下的耳垫厚度约有2.5cm,质地非常的柔软,在外部施压情况下仍能保持一定的厚度,适合长时间的舒适佩戴。
耳垫内侧的结构向内凹陷,能有效的增大耳垫内部的空间。佩戴时耳朵有很明显的环抱感,但也没有通常圆形耳垫两侧边缘对耳朵的那种压迫感。官方介绍,考虑到部分音乐爱好者和专业用户需要使用耳机长时间进行音乐创作,这种结构设计能更好的分散大耳罩对耳朵的压力。与此同时,椭圆的结构在折叠收纳的状态下,整体机身厚度也比圆形耳罩要更为扁平,便于随身携带及存放。
头梁部分应该是铝合金类的材质,涂有哑光的灰色漆面,不容易沾染指纹。下侧同样覆以可拆卸的慢回弹记忆海绵条,能缓减耳机对头部的压力。头梁两侧可以伸缩,带有很明显的档位感,类似于以前AKG的K5XX系列,很容易调整到一个比较合适的头围尺寸。
以前有很多用户抱怨AKG部分型号的头梁在使用时很容易折断。显然奥地利继任者Hi-X55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工作人员很随意的将整个耳机头梁反复的扭曲弯折,看上去韧性十足,十分的坚固。其实我也想尝试一下,碍于现场情况不好意思下手。结实的头梁在录音棚和工作室这种场合是很有必要的,毕竟对于公用设备大家使用起来,不会像私人物品用起来那么仔细。
官方公布的耳机参数看起来不是特别的夸张,25欧姆低阻抗,118dB灵敏度,5Hz-28kHz频响范围。我们特地接了手机试听下了(SAMSUNG NOTE9),手机音量调整到60%左右,就可以得到一个不错的推力感,低音表现也比较的饱满。想必参数上应该不会有虚标,符合日耳曼民族的那种严谨作风。
国内自媒体目前比较流行短视频及VLOG创作。除了在家办公外,很多用户会在咖啡厅、酒吧甚至户外场所进行音视频剪辑工作。使用电池类设备就能很容易的驱动一款专业耳机会极大的提升工作的效率。另外,得益于椭圆形耳罩的包裹性设计,整个耳机对外界噪音隔绝性也相当的不错,不亚于主动降噪的效果,但又不至于出现降噪耳机带来的那种晕眩感。
音乐才女Elise Trouw,现场体验Austrian Audio耳机
以上就是这款奥产Hi-X55展会现场简单的上手体验。总体来看,Hi-X55是站在AKG巨人肩膀上诞生的一款耳机,在继承维也纳衣钵的同时,也与时俱进的加入了一些新的特性。由于时间和场地所限,我们对耳机的听感表现没有很深入的测试,相信这个遗憾待到国内上市后能够得到解答。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