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音频功放的应用
与本文相关的音频功放芯片有NS4159、mix2018A、TDA2030、TDA2050.芯片介绍:
NS4159:
NS4159是一款AB/D类工作模式可切换,带防失真功能,超低EMI,无需滤波器,5W高效率的单声道音频功放。
AB/D类工作模式切换,电平设置防失真功能,一线脉冲设置
输出功率:3.2W(4Ω负载),5.5W(2Ω负载)工作电压范围:3V~5.5V
0.2%THD(1W输出功率、5V电源、4Ω负载)优异的“上电,掉电”噪声抑制高达85%的效率
过流保护、过热保护、欠压保护eSOP8封装
MIX2018A:
MIX2018A是一款高效率、无滤波器5W单声道 F类音频放大器。超低的EMI非常适合应用于带FM功能的便携式设备中。
独有的无FM干扰类架构
D类输出功率:-5.0W (VDD=5.0V, RL =2Ω,THD+N=10%)
F类输出功率:-4.9W (VDD=5.0V, RL =2Ω,THD+N=10%)
低失真和低噪声开机POP声抑制功能关机电流小于1uA
过热保护功能
TDA2030:
TDA2030是一种单片音频功率放大器集成电路。
所需外部组件非常少。
高电流输出及高工作电压。
低谐波及交叉畸变。
内置超温保护。
所有引脚之间的短路保护。
TDA2050
:和TDA2030相同,而且可以Pin to Pin安装。
概括以上芯片的用处:
小功率功放:NS4159、MIX2018A,这两个芯片的供电电压小,输出功率小最高输出功率都是5.5W,在一些小音箱,或者便携式蓝牙音箱中比较现场用,如果只是那他们作一个小的功放完全可以。
大功率:TDA2030、TDA2050。这两款芯片其实是相同的,通俗的说都是相同的芯片不同的版本,TDA2050相当于TDA2030的改进型,输出功率更高,发热量更少。两者的输出功率都可以达到20W以上,但是在大功率下,都需要加散热。
四款芯片各自特点:
NS4159:
优点:AB/D类自由切换,所用元器件也相对比较少,具有防失真功能,在当芯片检测到有失真的时候,芯片会自动调整增益,同时该款芯片还具有关机功能。单电源供电,适合电池供电
缺点:操作不是很方便,AB/D类切换需要在CTRL脚上加固定的脉冲,主要用于程控上,如果是手动控制基本不可能实现。防失真功能相对比较鸡肋,从失真状态转化到非失真状态所需的时间相对较长,在这期间芯片输出的是杂波。
MIX2018A:
优点:所用器件在本文中数量最少,操作最简单,只需要将音频信号耦合进输入端就可以实现简单的音频功放,成本相对较低, 自带散热,单电源供电,适合锂电池供电
缺点:无滤波,当环境电磁噪声相对较大的时候,工频干扰较大的时候,会输出工频噪声。即便是Esop8封装自带散热,功率也太小,只适合用于小音箱或者小喇叭的驱动。
TDA2030:优点:功率相对较大,20W以上,电路相对简单,音质相对较好,对于驱动相对大一点的音箱简单,单双电源供电,电源要求相对较低。
缺点:发热严重,效率相对来说不是很高。
TDA2050:
优点:相对与TDA2030来说功率加大,最高可到32W(需要加散热)内置保护二极管,不需要外接保护二极管,发热稍微低一点。
缺点:发热还是相对较多,在功率相对较高时,还是需要加散热器。
注意事项:
在使用这些芯片的的时候,注意单双电源,注意所选用器件的耐压值。特别是电容。注意耦合电容的使用,同时要注意电源的滤波,避免电源的干扰导致扬声器发出工频干扰发出的声音。注意散热,功率较大的时候,芯片会发出大量的热,所以为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需要加散热。
单电源使用事项:
需要加偏置电压,才能使系统稳定工作。在反馈端需要隔离直流,隔直电容根据实际内容调整。
各芯片的应用电路图:
NS4159
MIX2018A:
TDA2030:
双电源:
单电源供电:
单电源大功率输出:
TDA2050:
双电源供电:
单电源供电:
应用:
芯片TDA2030,单电源供电双声道输出,DC-005电源输入,3.5mm接口音频信号输入。
PCB版图:
3D版图: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