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廓效应"如何造成耳机和耳塞的声场区别
我经常被问到大耳机和耳塞的音质对比问题. 我经常的回答是: 大耳机和耳塞的听感很多地方不同,不太好比较.不容否认,现在流行的一些高档耳塞,已经能在音质上达到相当不错的地步. 且不说11Pro, ES3那种价格昂贵的定制耳塞,即使是常见的SHURE SE530, ETYMOTIC ER4,铁三角CK10等,也已经在音质上达到了相当的水准.
但这种"高档入耳耳塞"的声音,我个人觉得,在两个方面,与HI-FI级的头戴式耳机,是听感有着很明显不同的.
第一是大耳机所具有的松弛感和大密度感. 这是大振膜带来的感觉,类似于大口径扬声器制作的大型喇叭的那种感觉. 耳塞可以声音做得很HI-FI,但没有这种松弛感和大密度感.
第二是大耳机,特别是一些大包耳式的耳机,所带来的声场的包围感. 一种"声音似乎来自外部的空间"的感觉. 典型的如GRADO GS1000, AKG K701,K601,K501. 当然,HD600,HD650也是能营造出这种感觉的.
耳塞上我没有体验过这种感觉. 为什么呢? 这里我想主要谈一谈这个问题.
大家知道,人从生出来,懂得听开始,听到的来自外部的声音,都是经过"耳廓"调制的. 人的耳朵并不是两个小洞,而是有一个形状奇怪的外耳,即"耳廓",而人所听到的声音,无不经过这个耳廓的折射,绕射,然后才进入耳道,在这个过程中,耳廓对声音的影响是显著的.
人的听觉之所以有空间感,能根据声音立即判断出发声音源的方位(在左,在右,在前,在侧后,等等),就是因为从不同方位发出的声音,经过耳廓的反射,绕射之后,所听到的声音存在细微不同(同时到达你耳朵的时间先后也存在差异),你的大脑已经从无数次的经验积累中学会了判断这种不同.如果把人的外耳完全切除,则判断声音方位的能力立即减弱.
你把外耳扭曲一下,或压拢耳翼或拉起耳垂,总之改变它的形态,立即会觉得听到的声音也随之改变. 这就是因为你平时听到的声音,都是受到一个固定耳廓形状的影响,即所谓"耳廓效应",或者叫HRTF(头部相关听音函数,即描述你的头部的形状,主要是外耳的形状,如何去影响你听到的声音的一个函数). 而当你改变外耳的形态时,造成HRTF的改变,你听到的声音就不同了!
也就是说,虽然你最终听到声音,不是靠外耳,而是耳道深处的耳膜,以及与之相连的听觉神经,但由于从你初次学会听声音开始,所听到的声音,就无时不刻经过外耳耳廓的影响,所以你的大脑早已习惯,当你改变外耳形态时,外耳对声波的折射,绕射关系与平时不同了,造成进入你耳道,被你听到的声音,也就改变了.
如果有人怀疑耳廓对声音的影响,除非他把外耳折来弯去,他认为听到的声音无改变.
下面这张图是德国ULTRASONE公司在其宣传页上画的,大家看一下,它表示的意思就是声波被外耳折射的情况.
大耳机和耳塞在一点上有很重要的区别: 大耳机,特别是包耳式的大耳机,特别又是那种耳机单元与耳洞之间留有一定空间,一定距离的大耳机,比方举一些典型的例子,GS1000,还有K501,K601,STAX 007,注意一下这些耳机戴在头上后,单元不是紧紧压在外耳上的,而是比较宽松,给人的外耳留出了一定的活动空间. 在这种情况下,从耳机单元发出的声音,并不是直接对准耳洞,全部"灌"进去,而是发出的声波,类似你平时听到的自然界声音一样,是经过外耳耳廓,再进入你的耳道的. 在进入耳道之前,也是受到耳廓影响的,耳廓也是起作用的.
这就有点模仿你平时所听到的自然界的各种声音那样. 正因为此,你的大脑听到这种经过耳廓处理的声音,觉得自然,觉得真实,有一定的空间感(虽然不完全自然,因为耳机毕竟会把你的耳朵"压扁"一些).
大家再想一下入耳式耳塞的发声方式. 它是完全彻底跳过你的外耳的,它发出的声波,是100%地对准你的耳洞就使劲灌进去,在这个过程中,你的外耳,耳廓,是完全起不到任何作用的,是被彻底忽略的.
所以你的大脑听到这个声音,即使是很HI-FI的声音,还是会觉得"不对劲",因为这种未经过耳廓的声音,和大脑平时接受到的声波信号,那种经过耳廓影响的声音,是存在不同的!
所以即使是再高级,再HI-FI,频响再宽阔,失真度再低的耳塞,只要它是对准耳道把声音灌进去的,只要它跳过你的耳廓,那么你的大脑在处理听到的声音时,必然会察觉其中的不自然.
这一点"耳廓因素"会影响到什么呢?
我个人认为这一点,影响到最大的地方,就是空间感的真实自然. 正因为这个原因,入耳式耳塞在先天上是不能象GS1000,象K501,K601,007那样,使你的大脑产生比较真实自然的声场包围感.
我很粗地画了三个图,借以说明问题. 第一张图是真实声音被你耳朵听到时的方式. 第二张是大包耳式头戴耳机的方式. 第三张是你使用耳塞时的方式. 箭头代表声波传导的路径.
包耳头戴式耳机和耳塞的听音方式,哪个更接近人耳聆听自然界声音时的方式,一目了然.
本文不是谈论大耳机和耳塞哪个声音"好"的. 只谈: 1) 耳廓效应的影响, 2) 为什么入耳式耳塞音场不如大耳机真实自然有包围感,以及, 3) 为何一些大耳机的声场是特别地宽阔自然(比起其他大耳机).
通过以上,我个人观点说得很清楚了. 耳廓效应是使得入耳式耳塞声场不够自然真实的最大因素,而耳廓效应甚至决定了哪些大耳机的声场会比较好. 即, 在大耳机中,声场表现特别宽阔自然的那些,也必然是耳机单元和人的外耳之间留出了足够呼吸空间,使声音在进入耳道之前,先让耳廓发生作用的那些. 典型的如K501,K601,K701,GS1000,STAX 007等. 大耳机里,那些不完全包住外耳,压得很紧,很帖外耳的,声场就无法做得出色.
同样是歌德耳机,为什么GS1000被公认为声场最宽阔的耳机之一,而RS1则被公认为声场小,近,大家现在应该知道了其中的关键.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