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功率压缩
这是一个极少有人谈及的话题,但这个问题确实真实存在,它就是“功率压缩效应”,早在97年的时候我就接触到这个词汇,理论说来并不难,学过中学物理的朋友应该能够记得一个有关导体电阻的实验,这个实验是:由手电筒灯泡+导线+钨丝+电池+开关所构成的电路,在正常条件下,灯泡亮度正常,当使用酒精灯给钨丝加热时,灯泡亮度开始减弱。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答案很简单,当使用酒精灯给钨丝加热时,钨丝的电阻增大,因此电流就减小了,使得灯泡的亮度减弱。
扬声器同样存在类似的现象,在给扬声器输入大的功率(严格的讲,只要扬声器音圈发热就会伴有功率压缩,但输入功率越小越不明显,通常接近或超过持续功率时较为明显)时,音圈上的发热量将会上升,而散热能力又不足以将热量迅速散发掉,高温状态下音圈导线的电阻将会快速上升(音圈烧断属于极端状态,即温度达致音圈导体的熔点),同样的道理,声压级就会减小(减少的量与导体材质及散热能力有关)。
大多数的扬声器系统厂家公布的技术参数中,最大声压级这一项,峰值声压级往往是简单的在持续声压级上加上6dB(按照峰值功率是持续功率的4倍关系,由10Lg4得出),基本原因有两种:1、厂家出于商业目的(用户喜欢高指标);2、厂家不知道“功率压缩效应”。这就是为什么你极少会见到把功率压缩效应考虑进去的声压级参数。
以下是18SOUND某款低音扬声器电声指标中有关功率压缩情况的参考参数(严格的讲,不同扬声器的功率压缩情况不尽相同):
以下是KV2 Audio某款扬声器系统电声指标中有关声压级的参考参数(这里的峰值声压级考虑到功率压缩效应,因此取3dB作为参考优化值):
谢谢楼主发布啊 ,我收藏了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