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律分律方法集锦
《斯坦威工作手册》(STEINWAY SERVICE MANUAL)中对调律的阐述一套合适的工具是非常必要的。一定要用合适扳手,而且不要太轻。在美国,工厂里的工人会用有许多种不同的坡度扳手调律。斯坦威同样使用呢带来制音。扳手插入要调的弦轴销,扳手在两点左右位置。弦轴销转动时要围绕它自身的轴旋转,要拉到高于它的准点,然后回扳(这被叫做设置“拉幅”)。之所以这么做的是考虑到弦各个部分都有所变化。这也使得整段弦都发生了变化。
调律时一定要全神贯注,弦轴销一定要在轴的方向上转动,不能有任何压扳和翘扳的动作。调律的时候还可一不时的敲击弦马到马钉位置,以确保音的稳定。
设置平均律的方法有许多种。下面是斯坦威公司使用的汉堡式调律法。e-e
e e1
e b #f #c1 #g #d1 #a f c1 g d1 a f
来自日本的分律方法(上四下五 加三六度检查)
这种方法遵循四度近似一秒一拍 五度近似三秒两拍的方法设定
第一阶段:37A--42D--35G--40C--33F 检查:33F--37A 大三度的拍频是每秒7拍 33F--42D 大六度的拍频快于33F--37A
第二阶段:33F--45F 33F--38#A--43#D--36#G-- 41#C 检查:33F--38#A 的频率与 38#A--45F 的拍频相同(这一部实际上是检验八度) 36#A--40C 37A--41#C 38#A--42D 三个连续大三度 连续渐快(如果是 快慢快则证明41#C低了 ;如果是慢快慢 则证明41#C高了)
第三阶段:41#C--34#F--39B--44E 检查:三四五六度连续渐快 律过程也现现丑吧可能对大家有借鉴作用;
谈到我的分律方法,首先要说一下我的分律构想设计原则.我原来在工厂里做机修钳工,经常要下料做工件,老师傅教我们诀窍,下料时先做一个标准工件,余下的工件全部以此工件为摸子,套着做,这样做不会走样,不要做一个工件,换一个摸子.越换越走样,最后因累积误差过大而配不上套.报废.Z 后来在学调律时就感觉到分律不管是上四下五,还是上五下四,还有三,六循环分律都有一个共同的缺憾,就是,从一个标准转移到下一个标准,直到连续十一次的转移才能完成分律.一环扣一环,中间不能出现一点差错,否则最后会对不拢,后来有了音准仪测试才知道,就算最后对拢了,中间也未必是准确的.就此想到了一个原因,就像我们加工大批同一工件一样,标准转移的过多,造成累积误差过大,最终导致分律失败.因此我想为了提高分律准确,有必要改变分律过程,尽可能多地用第一顺序的标准音A37来分律,在有些音程不能用A37作标准的情况下,就尽可能地用第二顺序的标准音去生余下的音,而且第二顺序的音必须要先做到用不同的音程加以检验,尽可能地做到不让误差转移到下一步分律中去.椐此构想,从设计方案到最终定型,用了二年多时间.期间大概作了三次改动.才取得较满意的效果顺序如下;
1;定标准音A37. *---F33=A37---F33 (等拍)
2; 调 A37上调D42 (四度) (1秒正1拍)
3; 调 A37下调F33 (大三度) (1秒负7拍)
4; 检 F33-----D42 (大六度) (1秒8拍)
5; 调 D42下调G35 (五度) (2秒正1拍
6; 调 A37上调E44 (五度) (2秒负1拍)
7; 检 G35------E44 (大六) (1秒9拍)
8; 调 F33上调C40 (五度) (2秒负1拍)
9; 检 G35-----C40 (四度) (1秒1拍)
10;检 C40-----E44 (大三度) (1秒10.5拍)
11;调 G35上调B39 (大三度) (1秒正8拍)
12;检 B39-----E44 (四度 ) (1秒1拍)
通过以上步骤,白键上的分律过程全部结束。用以上的过程再重复检验一下,确认无误,再转入下面向黑键过渡的分律过程。复查很重要必须重视,尤其是G35—B39大三G35—C40四度 G35—D42五度 G35—E44大六,这些音程间的拍音关系必须调整好。弹键时可以重一点,以确保音准的稳定。
13;调 A37上调#C41 (大三度) (1秒正9拍)
14;调 C40下调bA36 (大三度) (1秒负8.5拍)
15;检 #G35----#C41 (四度 ) (1秒1拍)
16;调 #C41下调#F34 (五度) (2秒正1拍)
17;检 #F34----B39 (四度) (1秒1拍)
18;调 #G36上调#D43 (五度 ) (2秒负1拍)
19;检 B39----#D43 (大三度) (1秒10拍)
19;检 #F34----#D43 (大六度) (1秒8.5拍)
20;调 #F34上调#A38 (大三度) (1秒正7.5拍)
21;检 #A38—#D43 (四度) (1秒1拍)
22;检 bB38—F33 (四度) (1秒1拍)
23;检 bB38—D42 (大三度) (1秒9.5拍)
分律过程,全部完成。再作一次总检;
1;大三度 从F33—A37开始,依次向上模进,仔细听辩拍频是否有渐快的感觉。
2;大六度 从F33—D42开始,依次向上模进,仔细听辩拍频是否有渐快的感觉。
3;五度 从F33—C40开始,依次向上模进,仔细听辩拍频是否平稳及音程的和谐度是否一致。
4;四度 从F33--#A38开始,依次向上模进,仔细听辩拍频是否平稳及音程的和谐度是否一致。说明; 1;分律到第13,14步时,这是上一步分律进行到下一步时的交*换位的过程。这二个步骤可以颠倒次序不分先后。这样作的好处是,可以让分出的音立即得到不同音程的检验确认。 16,18步。也有同样的含义。 2;像三音的关系和四音的关系,如;F33---A37 F33---D42 A37--D42,(三音)还有;F33---C40 D42---G35 F33---D42 (四音)这些音程的音在这里都有机的把它们串联在一起,形成一个三角或四角的小循环,这样做能起到彼此之间有联系,又能及时互相检验,及时发现误差,并得到纠正,不让误差带到下一个分律过程中去。 3;在分律过程中,调律的过程用的都是大三度和五度,(四度用来分律只有一处A37--D42),四度和大六度专用来作检验用。大六度由于跨度大,虽然整个基准音组中只能容下三个音程,但用来做检验比较(比较分律法)音程还是有较大的作用,不可轻视。大三度在整个基准音组中有8个音程,且拍音易辩,用比较分律的方法是很好的选择,如第四步A37下调F33(大三度), 第11步G35上调B39 (大三度) 第13步和14步都可以在拍频上进行比较,并取得定板的依据。在三度分率的应用上,有二个三度的拍频孤程查断的能力起到关键作用,一个是F33—A37, 另一个是A37—#C41,第一个三度决定了三度音程的起始拍频,第二个三度决定了白键向黑键过渡的成败,不可大意。五度相和四度则在听觉上拍音清晰,容易听辩,(必须辨清尾音)拍速较慢,所以对听觉好的人来说最好用2秒1拍或3秒2拍来作为定板的依据,跟理论计算更能接近些,误差也小的多。以上是我的分律方法,现提供给大家作参考,讨论。 基本方法大家都知道,我说说自己对平均律的愚见:
1.平均律在整台琴的调律过程中是一个在不停修正的重复过程,做好每一个八度都要确认前一个八度甚至前面所有的八度都保持稳定不走型,并不是一旦调好就不要轻易修正,当然必须确认每次分平均律都做到一致平均,说法很多,其实平均一致是永远不变的。
2.对平均律的每一次修正都要保证重击后轻击确认音准的准确和弦轴的稳定。
3.四五度和三六度的结合验证方法做到纯熟,保证次次都一样,在双钢琴的音乐会上尤为突出,如果出现偏差结果可想而知。
4.不要对7.5--9.5的拍数盲从,其实这只是对速度的一个感觉概念,如果可以数出7.5拍,那就是说你一秒可以数出15拍你才可以得到7.5拍的答案,所以对速度的概念要理解固定且清晰。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