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音员应该有的素养
配音员应该有的素养一件富有美感和内涵的作品,不但能让人欣赏到它的外在美,还能通过艺术化的表现手段,使人在欣赏的过程中体味到其中的内在美。而在一个在影视作品、电视节目中用声音来塑造人物形象、完成节目传播人物的配音员来说,也理应做到声音美的“内外兼修”。具体而言,声音的“外在美”指的是通过配音传递出的文化、思想、情操、志趣、性格和道德之美。这里所说的配音员要“内外兼修”,就是指声音的外在美和内在美要和谐统一。正如英国哲学家佛兰西斯培根所说:“把美的形貌和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只有这样,美才会放出真正的光辉”。
有些从业人员曾提出疑问,配音员难道只需要用声音完成节目内容的配制,准确表达事实并保证录音音质就可以了吗?需不需要把配音上升到节目声音形象塑造的告诉来谈呢?回答当然是肯定的。电视节目与影视作品的形象是由精美的画面与精准的声音完美结合而成的,就如同我们认知一个人的形象时,也会将其相貌形态和声音形象同时作为评判标准加以观测一样。
形象是各方面素质与能力相结合的产物,并通过各种媒介向外界展示。形象的塑造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是经过反复实践与复杂探索过程的。而对配音从业人员来说,明确并掌握应具备的职业素养后,塑造富有特色的声音形象也将不是难事了。 感谢朋友的谱曲,辛苦您了。由于上班少了在网时间,迟到的问候!再次真心的说一声:辛苦您了,谢谢! 老师的歌曲很棒!支持!期待合作
wang4230661@126.com 后面用6结束似乎可以斟酌一下。 本帖最后由 梦之歌 于 2009-12-20 12:30 编辑
调式不统一, 后8节中,前几个小节多是大调,而最后小节结尾却用小调。
可以把最后一小节写成| 6(低音)1-- |。同时,前面几个小节也需要略作改动:把“。。。难为梦”一小节改为| 3326(低音)1- | 再把“桥”对应的音改为 6(低音)把“不相逢”的“不”字对应的音改为2;把第一小节改为“1” 开头,做到首位呼应。 本人倾向于用:
| 12 3 2- | 66 53 5- |
倚窗眺 望 清清 冷月空。。。
(第一句歌词意境不错,但语法上是有问题的。 除非写成: 独倚西窗,眺望清清冷月宫。 这里,“眺望 ”是不能省略的)
另外,鉴于歌词的意境,曲子完全可以用传统的五声音律。
只是个人意见,如不妥请见谅。 后面用6结束似乎可以斟酌一下。
菜鸟 发表于 2009-12-20 11:31 http://www.audioapp.cn/images/common/back.gif
菜鸟老师,我们所见略同。 呵呵 菜鸟老师,我们所见略同。 呵呵
梦之歌 发表于 2009-12-20 12:20 http://www.audioapp.cn/images/common/back.gif
神交已久。 本帖最后由 梦之歌 于 2009-12-20 12:55 编辑
| 1 2 3 2.0(半拍) | 66 52 3- | 55 65 3. 0 (半拍)|55 63 5 -| 33 26(低音)2. 0 (半拍)|33 26(低音)1- |
倚窗 眺望 清清 冷月 空. 锦书何处 寄 , 痴痴盼归鸿 ;秋心 合成 愁, 长夜 难为 梦。
这样的旋律,似乎还行。 | 1 2 3 2.0(半拍) | 66 52 3- | 55 65 3. 0 (半拍)|55 63 5 -| 3 ...
梦之歌 发表于 2009-12-20 12:41 http://www.audioapp.cn/images/common/back.gif
谢谢老师对词的修改! 本帖最后由 梦之歌 于 2009-12-20 14:23 编辑
谢谢老师对词的修改!
落雁知秋 发表于 2009-12-20 13:07 http://www.audioapp.cn/images/common/back.gif
客气了. 好词,大家都喜欢嘛.
你这首歌词,我也能找到灵感. 不过,先来先得,我没机会为这词谱曲了.
我前面临屏即兴几小节的旋律, 表现了主人公心潮的起伏: "锦书何处寄, 痴痴盼归鸿" 两小节,表现了一种期盼(心潮起),两小节大部分音符是重复的,只差在 3、5 的顺序, 先是 53 后是 35, 也表现了期盼的加重。 “秋心合成愁(关于这句词,该夸一下作者的匠心),长夜难为梦”则表现心绪的回落, 6(低音) 2 还 给人“心起微澜”的感受,6 (低音) 1就是“微澜已尽”了。
自己写的自己分析,比较容易,就是不知道别人信不信。 呵呵 感谢朋友的谱曲,辛苦您了。由于上班少了在网时间,迟到的问候!再次真心的说一声:辛苦您了,谢谢!
落雁知秋 发表于 2009-12-20 09:11 http://www.audioapp.cn/images/common/back.gif
不客气。这是我写的第三首曲,我不懂作曲。把您的好词糟蹋了!:loveliness: 不客气。这是我写的第三首曲,我不懂作曲。把您的好词糟蹋了!
jeteo 发表于 2009-12-20 14:10 http://www.audioapp.cn/images/common/back.gif
您太客气了,我也只是学写而已,好词更谈不上。有词曲结合是最好的,也和朋友们更好的交流呀!所以您不必过谦了。问好朋友! 老师的歌曲很棒!支持!期待合作
王剑钟 发表于 2009-12-20 11:27 http://www.audioapp.cn/images/common/back.gif
欢迎合作。不过,我是个新手,而且工作繁忙,恐怕不太有机会,见谅。 后面用6结束似乎可以斟酌一下。
菜鸟 发表于 2009-12-20 11:31 http://www.audioapp.cn/images/common/back.gif
有事请教,我将对这首曲的有关事情集中到一个贴子中。 神交已久。
菜鸟 发表于 2009-12-20 12:31 http://www.audioapp.cn/images/common/back.gif
感觉在这里发议论没多大意思,还不如找机会向您学习编曲呢. 呵呵 致:梦之歌、菜鸟、落雁知秋,及今后发表意见的各位朋友:
关于这首词及曲,我将有关想法及问题一并写于此,求教各位高手:
1、“梦之歌”提出:第一句歌词意境不错,但语法上是有问题的。 除非写成: 独倚西窗,眺望清清冷月宫。 这里,“眺望 ”是不能省略的。
梦之歌的意见,我认为不妥。词或诗,它不是散文。它讲究跳跃,没必要很讲究关联或顺序。某些词的省略,也是必要的。
2、“梦之歌”提出的:鉴于歌词的意境,曲子完全可以用传统的五声音律。
意见很好。可惜我刚学谱曲,不懂民族调。以后有机会再写民调吧。
3、“菜鸟”提出的:后面用6结束似乎可以斟酌一下。
本来就想把这支曲写成小调,应是A小调吧。
4、“梦之歌”提出的:调式不统一, 后8节中,前几个小节多是大调,而最后小节结尾却用小调。
这是困惑我多时的一个问题。一支曲,怎么来认大调还是小调?有人说,看结尾,1、5 为大调,6为小调。但通篇的调式,却没人说。一首曲子中,是不是主要的音为1、3、5的,就是大调(经过音不论),主要的音为2、4、6的为小调(经过音不论)。本来这支曲就想写成小调的。
5、“梦之歌”提出的修改意见
我会认真考虑的。
6、这支曲,配器的时候,没有一点和弦。因为不懂,呵呵。
本帖最后由 梦之歌 于 2009-12-20 16:04 编辑
致:梦之歌、菜鸟、落雁知秋,及今后发表意见的各位朋友:
关于这首词及曲,我将有关想法及问题一 ...
jeteo 发表于 2009-12-20 14:54 http://www.audioapp.cn/images/common/back.gif
(1) 诗歌中有省略没错,但不是什么都可以省略。一些关键的词是不可省略的(尤其在歌词里),而且还要考虑约定俗成。 另外,我建议改成“望月空”, 而不是“望月宫”,也是考虑到主人公望月,其实不真的望月亮(宫),而是借望月,盼归鸿。
(2) 作曲也不是一字不漏,一字不改地对原词谱曲,可增、减字,可略修改内容(保持基本意境),可以重复歌词,可以加衬字。如果曲作者连这点自由都没有,那不如自己写词,自己作曲了(题外话:本人就是自己作词作曲)。
(3)6结尾 是小调没错,但不是说“硬生生”用6 结尾就是小调了,你曲子中, 前面很多小节都是用大调风格。
(4)传统5声律,与12平均律,其实也没有鸿沟。 拿你这首曲来说, 如果4 改成3 , 7改成1(高音),也就是5声了。
(5) 再给你解释一下,原歌词前两句那样省略,语法上有问题。 如果采用并列:“ 淡淡西窗, 清清冷月宫”, 那是可以的(因为在写景)。 原词 “独倚西窗”的主体是“我 ”,下一句是“清清冷月宫”, 这中间的关联,怎么能省略呢? 除非“独倚”可以放在“清清冷月宫”前面。 这样的例子是有的,比如“ 望长城内外,惟余蟒蟒;(望)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望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本帖最后由 jeteo 于 2009-12-20 15:39 编辑
我写的第四个问题,是不是请梦之歌朋友再解释一下?
一首曲,通篇结构,如何体现大调、小调? 我说的不是看结尾,而是看整体?
谢谢! 看热闹!:) 一般来说,在一首大调的曲子,其结尾是用 1 或者 5 。同时一首典型的大调曲子,其中的关键的乐句都是以大调“ 135” 终结的。 比如“国际歌”就是大调, 你可以去读读谱。
而一首典型的小调,曲子中的主要乐句也是要用小调音“2、4、6”等终结的。
当然,一首曲子的调式是可以转变的,但要转的自然,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1) 诗歌中有省略没错,但不是什么都可以省略。一些关键的词是不可省略的(尤其在歌词里),而 ...
梦之歌 发表于 2009-12-20 15:22 http://www.audioapp.cn/images/common/back.gif
谢谢老师的意见和指导!
当时写词的时候考虑到整体,“独倚西窗,清清冷月宫”和下面“半卷宋韵,几人能看懂?”感觉这样对仗,工整,就这样写了。没有考虑到更深更远的东西。的确一个“空”更能体现深刻的意义。如果“独倚西窗”改为“西窗眺望”,我想就改为“遥望”如何?“遥”体现出一种无奈的心情。
再次谢谢各位朋友的指正!同时谢谢胡健敏朋友! 谢谢老师的意见和指导!
当时写词的时候考虑到整体,“独倚西窗,清清冷月宫”和下面“半卷宋韵,几人能 ...
落雁知秋 发表于 2009-12-20 16:00 http://www.audioapp.cn/images/common/back.gif
还希望你不要介意。
我提修改意见的歌词,其实就是我很欣赏的歌词。不欣赏的歌词,有什么必要提修改意见呢? 你的歌词意境安排不错,语言再经锤炼,会更好的。“真玉可细琢”,这是我对你歌词的评价,应该是很高的,呵呵。
其实,写歌词,最难的就是出意境,文字方面,也就是熟能生巧而已。 还希望你不要介意。
我提修改意见的歌词,其实就是我很欣赏的歌词。不欣赏的歌词,有什么 ...
梦之歌 发表于 2009-12-20 16:16 http://www.audioapp.cn/images/common/back.gif
谢谢老师指导,意见就是进步,求之不得,怎会介意呢!再次谢谢老师! 谢谢老师指导,意见就是进步,求之不得,怎会介意呢!再次谢谢老师!
落雁知秋 发表于 2009-12-20 16:21 http://www.audioapp.cn/images/common/back.gif
不必如此客气。
月亮,在诗人、歌者心中总是那么特别。
和你分享一下我的一首歌词中的几句,也是窗前望月的意境:
轻轻放下纱窗,不再凝望月亮。就让一片白云,遮着你的忧伤。。。 “独倚西窗,清清冷月宫”,应该没有问题…… 本帖最后由 梦之歌 于 2009-12-20 16:36 编辑
“独倚西窗,清清冷月宫”,应该没有问题……
murphey 发表于 2009-12-20 16:30 http://www.audioapp.cn/images/common/back.gif
想听听你的分析。
如果说:独倚西窗,清清冷月空。 那是没问题的。前半句主体是“我”,后半句主体是“月”。
“独倚西窗,清清冷月宫”的问题,我前面已经说了。 不必如此客气。
月亮,在诗人、歌者心中总是那么特别。
和你分享一下我的一首歌词中的几句,也 ...
梦之歌 发表于 2009-12-20 16:29 http://www.audioapp.cn/images/common/back.gif
“放下纱窗用白布来遮着忧伤”好句子!忧伤用白布来遮,好美的意境!学习老师! “放下纱窗用白布来遮着忧伤”好句子!忧伤用白布来遮,好美的意境!学习老师!
落雁知秋 发表于 2009-12-20 16:36 http://www.audioapp.cn/images/common/back.gif
你过奖了。
我认为 ,你原词可只改一个字, 西窗,还保留。
“独倚西窗,清清冷月空”。 比眺望,遥望都好。
和大家讨论,我也进步不小。 呵呵 呵呵,偶是从诗词的角度来看的,但歌词应是同理。
(我)独倚西窗,(我看)清清冷月宫。要加上看反而嫌啰嗦。
像这种省略动词的在诗词中数不胜数啊,如“江山如画,一时(有)多少豪杰”,还有“(我)蓦然回首,(我看到)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一家之言,有不当处与梦之歌兄商榷…… 的确一个“空”既押了韵,也更深刻些!谢过老师! 由于工作原因,很少在网,也希望老师朋友们对我的那点东西狠批,先谢过了! 呵呵,偶是从诗词的角度来看的,但歌词应是同理。
(我)独倚西窗,(我看)清清冷月宫。要加上看反而嫌啰 ...
murphey 发表于 2009-12-20 16:41 http://www.audioapp.cn/images/common/back.gif
主体相同,而动作不同,是不省略的。 我给你举个例子:(我们)吃完饭,楼梯。 这句子读起来怎样? 当然,你可以说是表达:(我们)吃完饭,(我们下)楼梯。 但听起来太别扭了吧? 本帖最后由 梦之歌 于 2009-12-20 17:24 编辑
呵呵,偶是从诗词的角度来看的,但歌词应是同理。
(我)独倚西窗,(我看)清清冷月宫。要加上看反而嫌啰 ...
murphey 发表于 2009-12-20 16:41 http://www.audioapp.cn/images/common/back.gif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本身已经是个句子了。 这和我举的例子: “独倚西窗,清清冷月空”, 是同一个道理。
"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是这样解读的: "(我看到,)江山如画,(我看到,)一时多少豪杰"这两句主体一样,动作一样, 当然可并列.
你说"数不胜数", 能否再举个例子? 本帖最后由 murphey 于 2009-12-20 16:52 编辑
嗯,你说的生活例子很对,然生活口语和诗词曲赋还是有所区别的吧?我保留意见……
空 字的确要好过 宫…… 嗯,你说的生活例子很对,然生活口语和诗词曲赋还是有所区别的吧?我保留意见……
空 字的确要好过 宫… ...
murphey 发表于 2009-12-20 16:51 http://www.audioapp.cn/images/common/back.gif
我当然也没想把意见加给你,讨论而已。 :victory: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