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项目的最佳采样率是多少
44.1 kHz 采样率适合我的音乐吗?48 kHz 怎么样?既然 192 kHz 能容纳最多的数据,为什么不都用它呢?这些都是音频制作新手必定会遇到的问题,本文旨在解答这些问题以及更多问题!
首先,我们应该知道,44.1 kHz 和 48 kHz 是业界公认的录音和混音标准采样率。但为什么我们只选择大多数 DAW 上通常最低的采样率呢?难道技术和计算能力已经让这些选择过时了吗?答案在于两个方面:采样理论(以前称为奈奎斯特理论),以及人类听觉大致在 20 Hz 到 20 kHz 范围内运作的事实。
奈奎斯特理论指出,为了通过扬声器或耳机准确录制和重现音频,采样率需要是音频频率的两倍 (2x)。因此,4 kHz 正弦波只需以 8 kHz 采样,500 Hz 波只需以 1 kHz 采样。
考虑到人耳能听到的最高频率约为 20 kHz,这解释了为什么 44.1 kHz 和 48 kHz 成为并一直保持行业标准。这两个采样率都能适应超过 20 kHz 的频率响应;44.1 kHz 最高采样率为 22050 Hz,而 48 kHz 最高采样率为 24 kHz。
基本上就是这样!我们创作音乐和其他媒体是为了人类听众,所以我们会选择一个足以覆盖人类所有响应频率的数字采样率。搞定!
你可能会问,192 kHz 的采样频率会比 48 kHz 的采样频率“更好”吗?答案是否定的,低于 24 kHz 的频率就不是这样。
这些年来我听到过一些其他的事情,以及对此的一些快速回应:
那么瞬态呢,瞬态不需要高于 20 kHz 的频率响应吗?
不会。在可听范围内,更高的采样率并不会提高捕捉瞬态信号的能力。
那么失真和谐波呢?为了适应更高阶的谐波,以更高的采样率录制和混音不是更好吗?
录音方面,情况并非如此。混音方面,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因为一些失真插件,比如 FabFilter Saturn,提供了“过采样”功能,让你可以在 44.1 kHz 下工作,同时还能享受更高采样率带来的带宽优势。这本身就可以单独写一篇文章来阐述!
那么,如果不使用更高的采样率,它对行业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呢?好问题!
在我看来,更高采样率的主要应用是进行极端的音高变换和时间拉伸。将 192 kHz 的声音缓慢地放慢到爬行速度,产生的失真远少于对 48 kHz 的声音进行同样的处理。音高变换也能得到类似的结果。这就是为什么声音设计师可能会以非常高的采样率录制样本,以便在后期制作中进行处理。
总之:
如果您正在录制音乐并且不希望进行极端的音调变化或时间拉伸,那么 44.1 kHz 或 48 kHz 就完全可以了。
如果您知道项目将用于 CD 制作,建议您选择 44.1 kHz(因为这是 CD 音频最终必须使用的采样率)。如果用于流媒体播放,我认为您可以选择任意一种。
所有与视频相关的行业标准是 48 kHz,因此如果您为电影作曲,请选择 48 kHz。
一个有趣的困境是‘这是要发行 CD,但我们也要制作音乐视频’的情况......我会选择 44.1 kHz,即使涉及视频内容;在那个方面宁可发行 CD!
如果你打算做一些疯狂的音高弯曲,或者说是世界扭曲的疯狂,那就根据我上面提到的,选择一个 44.1 或 48 倍数的采样率。例如,如果是用于 CD,请选择 88.2 kHz 或 176.4 kHz。
我还没提到位深度,这是数字货币的另一面。位深度的选择很简单。用 24 位录制和混音。如果需要以 16 位格式交付,那么将 24 位转换为 16 位是整个流程的最后一步。
就是这样!希望这能解答你关于数字音频制作中采样率的所有或大部分问题! 您的项目的最佳采样率是多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