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萌 发表于 2009-5-26 17:09:19

王小峰:董文华、彭丽媛,都别拿民族唱法说事

中国的民歌很奇怪,本来有那么多不同地区、民族的民歌,后来就变成了一种。它成了主流,其他的民歌无论在市场上还是人们的印象中都成了另类。如果说是因为中国的地理状况等客观因素决定了是这样的话,那么在主观上,学院派的民族唱法基本上也是毁掉各具特色的民歌的元凶之一。
最开始,我们不承认邓丽君的那种唱法,李谷一的气声唱法也遭批判。但是流行歌曲是禁不住的,当它成为流行,我们就制造出一种民族唱法,以和流行划清界限。后来民族唱法里又出来了一些异类,于是就有了民族通俗唱法和美声唱法之说。
  民歌就是民歌,干嘛分那么多唱法,如果这样分的话,信天游算什么唱法?侗族大歌算什么唱法?看来,所谓学院派的分类,只能画蛇添足。可是给蛇画上几只脚又不能说它是蜥蜴或壁虎,还必须说它是蛇。这就要从各方面论证。于是,我们的民族唱法的民歌就这样搞得奇奇怪怪了。
  
  最近,在民歌界,有些动向值得关注。比如,董文华出版了一张很时尚的专辑,好像要脱胎换骨一样。可是在我看来,董文华以前唱的就是流行歌曲,有啥胎可脱,有啥骨可换?
  
  还有最近的彭丽媛,她是很典型的学院派民族唱法的歌手,是一面旗帜。现在出了一张《媛源流长》,从唱片的本身来看,她和以前没什么区别,就是有点力不从心了。可是,人们都说彭丽媛变了。
  好,我们说说彭丽媛怎么变了。这张唱片在制作上相当讲究,彭丽媛变得光彩照人、雍容华贵。她的唱片是按照唱片业的运作方式精心制作出来的,和以前的有很大差别,它有了一个概念,先不管这个概念是什么,至少很市场化。
  可是,这些变化和民歌本身没有多大关系。如果听听里面的歌声,就会发现,彭丽媛的概念和里面的内容还有一段相当大的差距。如果她想做出一张华丽无比的唱片,那么她做到了。如果她想在这个华丽无比的唱片中赋予一些特色、灵魂的东西,那么我没有听到,她只不过是用最平常的方式演唱了十几首经典的民歌。而更让我无法接受的是,这些经典民歌的特色,被她演绎得乏味无比,难道这就是民族唱法?
  我能揣摩出彭丽媛拿出这么一张唱片的心思,其实她也想脱胎换骨,希望把民歌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但愿望终究是愿望,民族唱法的一刀切让她无法站在一个新的高度上。
  通过这张专辑,至少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在今天人们开始逐步树立原生态概念的时候,民族唱法立刻显得非常突兀,以前它是标志的、正宗的,可现在它是取中国各类民族唱法之大成,去其个性,留其共性的一种唱法而已。所以民族唱法一点特色都没有,唯一适合民族唱法生存的就是各类晚会。

zgypw 发表于 2009-5-27 12:52:18

支持朋友的看法。:handshake

970336519 发表于 2009-6-13 18:07:54

是这么回事吧,好像又不太像那么回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lhx001 发表于 2009-6-20 19:28:55

是这么回事吧,好像又不太像那么回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李正堂 发表于 2009-6-13 18:07 http://www.audioapp.cn/images/common/back.gif





高见高见:lol

FANFANFAN 发表于 2009-7-20 05:53:20

李老师,看了你关于作曲方面的一些见解,让我受益匪浅,我这段时间作了几首歌,经过前段时间高频率灵感期,现在没有那么丰富了,所以上网学习,你所说的,学好了作曲再说,别急着出头,给我们很好的警示。

FANFANFAN 发表于 2009-7-20 05:54:52

李正堂老师。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王小峰:董文华、彭丽媛,都别拿民族唱法说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