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VD的数码音响效果全接触
DVD的使用已经越来越普及了,大家对DVD清晰的画质都感到非常满意。但是在DVD的音效方面,可以采用的音效系统却有好几种,所以这必然会引起大家的争论。到底采用哪一种音效系统比较好呢?它们之间听起来真的有差别吗?该如何在电脑上运用呢?
一、当今的霸主DolbyDigital(AC-3)
1994年12月27日,日本先锋公司宣布与美国的杜比实验室合作研制成功一种崭新的环绕声制式,并命名为“杜比AC-3(DolbySurroundAudioCoding-3)”。1997年初,杜比实验室已正式将杜比AC-3环绕声改称为杜比数码环绕声(DolbySurroundDigital),以下简称为DolbyDigital。杜比AC-3是一种全数字化分隔式多通道影片声迹系统,亦称杜比数码环绕声。
当初AC-3的发展是为了应用在电影院上,因为电影胶片上的空间有限,所以AC-3音效数据是存放在胶片上的齿孔与齿孔之间。由于胶片上的这部分空间实在太小了,所以杜比实验室的工程师只好将他们认为人耳听不到的部分声音删除,以节省空间。这种破坏性压缩使声音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失,但是为了满足在电影胶片上的应用,这也是迫不得已的做法。AC-3采用6只喇叭的输出模式,除了超重低音部分外,其余皆是全频段立体声(48kHz、16bit),且现场拍摄时每个声道皆由独立的麦克风来录制,因此AC-3的后置环绕声道拥有完整的定位能力。AC-3数据的流量,两声道是192Kbps(大约是未压缩数据的1/8大小);5.1声道的数据流量是384Kbps?448Kbps,最高可提升到640Kbps,数据的流量越大代表压缩的比例越小,音质也就越好,可听到的细节也会更多。
AC-3可以与现有的其它种类的音响系统很好地兼容,包括杜比定向逻辑环绕声、双声道立体声甚至单声道系统。它对每一种节目方式都有一个指导信号,并能在工作时自动地为使用者指示出节目的方式。AC-3甚至可以将5.1声道的信号内容压缩为单声道输出,其声音效果要比传统的单声道系统好得多。
二、后起之秀的DTS
DTS即DigitalTheatreSystem的缩写,是数字化影院系统的标准称呼。从技术上说,DTS与包括DolbyDigital在内的其它声音处理系统是完全不同的,这种区别最早出现在电影胶片的声音录制方式之中。DolbyDigital是将音效数据储存在电影胶片的齿孔之间,因为空间的限制而必须采用大量压缩的模式,所以也牺牲了部分音质。但是这种限制却被原本默默无闻的小公司DTS用简单的方法解决了,其方法就是将这些音效数据放到另一台CD-ROM中,再使它与影像同步。这样一来不但空间得到增加,而且数据流量也可以相对变大,更可以将存放音效数据的CD盘片换掉,即可播放其它的语言版本。这对电影院来说是相当方便的,也正因为这样DTS在专业影院上胜过了DolbyAC-3。
在LD时代,由于LD的规格限制,它无法兼容5.1声道的DolbyAC-3及DTS,正所谓鱼与熊掌不能兼得,这也造成DTS在家庭影院市场上的失败。到了现在的DVD时代,DVD的超大容量可以兼容AC-3与DTS于一张影碟上。由于某些非技术层面上的问题,DTS必须采用与以往PCM格式不兼容的PES格式,虽然数字输出接头是一样的,但是原来的DVDPlayer无法辨识PES格式,所以想采用DTS音效的使用者,必须更换新一代的DVD机才能使用,这无疑阻碍了DTS的前进道路。DTS跟AC-3的差异在于数据流量大小的不同,DTS在DVD上拥有1536Kbps的数据流量,与384Kbps?448Kbps的AC-3数据流量相比,足足超过了3倍多,即使将AC-3拉到极限的640Kbps,DTS还是超过它2倍有余。由于DTS系统在编码时丢失的信号很少,保留了原有声场中较丰富的细微信号,所以它的声场无论在连续性、细腻性、宽广性、层次性方面均优于杜比数字。据称,DTS系统是目前市场上最好的5.1声道环绕声技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