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音频新闻  硬件新闻  音频新闻音频正文

色味俱全的音乐盛宴 | 试听 Harbeth Monitor 40.2 喇叭

发布时间:05-28 编辑:

究竟Harbeth有何辉煌历史,在我心中拥有如此崇高的地位?原来,Harbeth的创立者DudleyHarwood,过去曾参与BBC喇叭的研发,像是「薄壁箱体设计哲学(thin-wallcabinetphilosophy)」与聚丙烯(polypropyleneplastic)振膜单体等设计,都可说是HarbethDudley的心血结晶。1977年,他自BBC
色味俱全的音乐盛宴 | 试听 Harbeth Monitor 40.2 喇叭

继承BBC喇叭经典血统

究竟Harbeth有何辉煌历史,在我心中拥有如此崇高的地位?原来,Harbeth的创立者DudleyHarwood,过去曾参与BBC喇叭的研发,像是「薄壁箱体设计哲学(thin-wallcabinetphilosophy)」与聚丙烯(polypropyleneplastic)振膜单体等设计,都可说是HarbethDudley的心血结晶。1977年,他自BBC退休,创立了Harbeth后,依旧将他在BBC研发的成果运用在Harbeth喇叭中,让Harbeth成为BBC喇叭经典设计的厂牌之一。

尽管1988年DudleyHarwood自Harbeth退休,而该公司也由AlanShaw收购下来,但AlanShaw依旧十分欣赏DudleyHarwood的设计理念,并将聚丙烯振膜加以改良,找出独门配方,制造出Harbeth独家特有的「RADIAL」单体。在Harbeth的官方网站上设有一个使用者讨论区,AlanShaw不但时常在里面与大家分享Harbeth的设计理念与技术,使用者在里面也讨论的十分热络。由此可见,Harbeth自有一派死忠的拥护者,在他们心中占有无可取代的地位。


这次试听的主角M40.2,为Harbeth去年推出的最新旗舰喇叭,然而其设计缘起可追溯至1998年。当时,Harbeth为了解决BBC大型鉴听喇叭LS5/8S声音不均衡、音量过大的问题,推出了第一代旗舰M40,取代LS5/8S。第一代M40上所用的低音单体为VIFA制造,低频量感较多,不利于摆放在一般居家环境之中,因此VIFA制造的M40低音单体停产后,AlanShaw决定自行生产自家旗舰喇叭所使用的低音单体。

M40.2—效率比前代更高

根据美国《Stereophile》杂志ArtDudley撰写的HarbethM40.1评论,AlanShaw为了开发新的低音单体,特地找来竞争厂牌Spendor的少东——DerekHughes一起研发,结果他们共同开发的新一代12吋聚丙烯低音单体,频率响应上限可达400Hz,比原来的VIFA低音单体高了一个八度。2008年,Harbeth推出的第二代旗舰喇叭——M40.1,便是采用这个新开发的单体。至于最新的M40.2,于2015年中推出,无论单体配置与箱体设计,与M40.1并无二异,但是效率为86dB/W,比M40.1提升了1dB,而频率响应下潜至35dB,比M40.1的频率响应下限往下多探了3dB。在Harbeth2015年五月发出的新闻通讯中,AlanShaw表示M40.2「更灵敏、更有效率,由小功率扩大机推动也没问题,而且可以传达更开阔、透明的听感。」


M40.2搭载的12吋聚丙烯低音单体,据说是由Harbeth主事者AlanShaw与Spendor少东DerekHughes共同研发的产物。

造型经典,做工精细

一走进试听室,便看到M40.2已经就定位。M40.2的箱体一如Harbeth其它喇叭,方方正正,从外表上看不出任何圆滑的曲线,虽然像M40.2这样设计的箱体,在上一世纪六、七零年代十分常见,但在喇叭外型讲求曲线、小巧的今天,便显得典雅别致,散发浓厚的怀旧风情。这次试听的M40.2箱体为樱桃木版本,走近M40.2仔细观看,便可发现M40.2的木箱虽然造型单纯,但做工十分精细,无论前障板的边缘以及与箱体接合的地方,箱体木板间的45度接角,还有螺丝钉与喇叭端子周围,都处里得十分精细,看不出任何木材纤维突起而造成的粗糙感。


HarbethM40.2箱体细部处理十分细腻,让人无从挑剔。

大家都知道,四方型的箱体,由于有3对木板相互平行,因此容易产生大能量的驻波,造成箱音。如果依据这样的逻辑,M40.2的音染岂不是很重?不用担心,Harwood当初在参与BBC喇叭设计,就发现音箱木板的厚度,会对箱体的共振产生影响,而M40.2正是运用这样的原理,降低箱体的共振,传达清晰的声音。

从厚度与接缝解决音箱共振

一般人认为,箱体木板愈厚,箱体就愈重,抑振效果就愈好。BBC在1950年代为了开发出重量轻盈、方便搬动、可至于转播车内工作使用的喇叭,在研发过程中便发现,运用18mm厚木板做成的音箱,在音箱侧边测量而出的频率在500Hz会产生峰值;用6mm厚木板做成的音箱,频率最高峰值则会出现在100Hz以下,而在500Hz也会产生另一个区域峰值,只是其能量比18mm厚木板做成的音箱要来得小;至于用12mm厚木板做成的音箱,则在100Hz的地方出现峰值,而中音部位则几乎没有区域峰值出现,至于100Hz上的峰值,可从箱体内部支架结构以及吸音物质解决。BBC将这个发现首度运用在LS3/1上,而参与BBC喇叭设计的DudleyHarwood,自然也将这种薄壁音箱设计运用到Harbeth喇叭之中,新推出的M40.2,也承袭了此薄壁音箱设计。

除了透过薄型木板让音箱的共振降到最低,M40.2的前障板不以黏合或其它木工方式固定于箱体之上,而是采用螺丝固定,螺丝的松紧也是Harbeth经过长时间研究找出的理想值,让箱体共振的影响降到最低。若贴近喇叭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前障版与箱体之间留有空隙,这可不是Harbeth在制作箱体时没有测量准确造成的误差,而是有其道理的。根据AlanShaw在Harbeth使用者讨论区的说法,钟原本可以发出音量宏大的声音,但若表面出现一到裂缝,便顿时哑然无声;同样的道理,音箱的前障板若用胶合方式固定于箱体之上,箱体便容易产生共振,若前障板以螺丝固定,并与箱体之间保有适当空隙,可降低共振。


Harbeth的前障板与箱体采用薄型木板制成,前障板与箱体之间留有空隙,并以螺丝以特定磅数固定,可有效抑制箱体共振。

RADIAL-2中音单体—喇叭灵魂所在

除了箱体设计有其独到的哲学,M40.2所搭载的「RADIAL-2」中音振盆单体,也堪称是Harbeth的独门绝学。在过去,振盆单体的振膜大都以纸浆等天然材质制成,制作成本高,质量有不容易控管。DudleyHarwood在参与BBC喇叭开发过程中,发现聚丙烯(Polypropylene)可塑性高,而且成本低廉,是相当适合作为大量生产的振盆材料,而DudleyHarwood离开BBC,自行创立Harbeth之后,自然也就采用聚丙烯材质的振盆单体。

尽管DudleyHarwood后来有舍弃聚丙烯单体,转而利用其它聚合物作为振膜材质,不过AlanShaw于1986年收购Harbeth之后,认为聚丙烯单体还是有它不可取代的长处。因此他后来向英国政府申请资金,花了5年时间寻找对音质最有利的聚丙烯配方,最后,拥有迷人的油亮光泽、标志Harbeth单体技术与声音特色RADIAL(「ResearchAndDevelopmentIntoAdvancedLoudspeaker」的缩写)单体,于焉诞生。


M40.2搭载的「RADIAL-2」中音振盆单体正式Harbeth的标志所在,其独特的聚丙烯配方,不但让振膜有油亮的光泽,而且可以避免震动转化成热能,保持更多细节。

时至今日,聚丙烯早已成为相当普遍的振膜材质,然而Harbeth自行开发制造的RADIAL单体,与其它一般的聚丙烯振膜单体,有何不同?AlanShaw在Harbeth网站上强调,其不同之处在于尾韵的呈现。他指出,其它的聚丙烯单体在运作时,有一部分动能会转换成热能,因此会吃掉尾韵中的细节,因此透过这种单体聆听音乐,声音比较干,缺乏生气;而RADIAL单体因含有特殊配方,能避免细微的震动转换成热能,保留蕴藏在尾韵中的细节。AlanShaw认为,RADIAL单体优异的尾韵还原能力,正是让Harbeth魅力独具的原因所在。而M40.2上所使用的中音单体,为全新一代的「RADIAL-2」单体,其悬边经过改良,相信其细节重现能力会更为卓越。

M40.2上所使用的高音单体为SeasExcelT25CF0011吋丝质软半球高音,单体后方采用喷射成形的腔室,内部腔体形状复杂并且搭载支撑结构,可消除不必要的共振与反射音,传达出清晰的音质。至于低音单体,为300mm的聚合物振膜单体,同样也是由Harbeth自行研发生产制造,搭载2个低音反射孔,相信可以为M40.2带来厚实的声音形体以及优异的低频下潜能力。


高音单体采用SeasExcelT25CF0011吋丝质软半球高音。

搭配Rega器材与Spec调音道具

器材搭配方面,这次选用Rega旗舰级CD播放器Isis与Osris综合扩大机。前者采双单声道设计,搭载PCM1794芯片以及A类差动扩大,而且CD读取后会暂存于内建的缓冲存储器,可减少CD错读的机率;至于Osiris综合扩大机,也同样采双单声道设计,各声道电源部采用了400VA大型环形变压器以及40,000微法拉的滤波电容,前级电路采被动式设计,而后级电路则采一级扩大,藉由极简的电路设计保持讯号的完整。「既然HarbethM40.2来自英国,就用同样来自英国的Rega推动它,来个纯正的英国之声。」简先生解释这次的系统搭配说道。


高音明晰亮丽,低频丰腴带劲


很多人一看到像M40.2这样造型古典的英式喇叭,会不由自主地觉得抒情爵士或是古典弦乐最适合透过这种喇叭播放。不过,在试听一开始,我先反其道而行,播放法国大键琴演奏家PierreHantai在《Scarlatti4》(MirareMIR285)专辑中演奏的头四首键盘奏鸣曲K212、K247、K144与K133。K212与K247两首曲子速度明快,节奏热烈,旋律之中拥有许多繁复密集的装饰音,然而透过这套系统聆听,大键琴的声音颗粒感拥有秾纤合度的形体,不会过于纤细,也不会过于粗厚,至于音色的明度,也同样散发出恰到好处的光泽,不会过于刺眼,也不会过于暗沈。更重要的是,每个键触在M40.2的诠释下,展现清晰的瞬时细节,让装饰音有着连珠般粒粒分明的质感。我本来以为这种英国复古喇叭,偏重肉感而不重解析,不过听了这两段奏鸣曲后,推翻了我先入为主的偏见。

虽然大键琴有其独特的金属质感音色,但是在聆听中,隐隐约约可以听出M40.2高、低音音色走向各有其特色。在K144结尾的地方,有以缓慢节奏演奏的高音音符,音色听起来有着精巧雅致的质感,而且余韵延绵极长,让人回味不已;而在K133中,重拍多以大量合弦呈现,此时可以听出低音的部份透过M40.2诠释,带有一抹油画颜料般浓郁色泽。


为了弄清楚M40.2的声音特性,我决定播放「迪欧提玛弦乐四重奏」在专辑《AmericanMusic》(NaiveV5272)演奏美国当代作曲家GeorgeCrumb的《B大调弦乐四重奏》第一乐章,看看四把设计原里相近、音域声部不同的乐器,透过M40.2播放,听感如何。结果聆听之中,四把提琴乐器在演奏时,都带有极为真实的擦弦细节,为这四把乐器演奏而出的旋律增添触感鲜明的纹理。然而,M40.2在呈现左方的小提琴的声音时,声线纤细流丽,有着如丝如绸的光泽,而在呈现大提琴的音色时,犹如以平头水彩比画出的线条,转折之处总是带出大片色块,让音乐有着饱满丰腴的肉感。看到此,想必有人会问道:小提琴与大提琴一细一粗,那么声音听起来岂不是左轻右重,失去平衡?答案正好相反!我在此时听到的,正好是两种不同音色交织而成缤纷色彩,而且厚实的低音丝毫不会掩盖中高音的旋律与细节,让听感保有一定的透明度。

让人联想到食物气味的听感


我察觉到M40.2有着如此性感的低音,感到惊喜万分,于是我播放由雅科夫.克赖芝伯格指挥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与德国大提琴家穆勒修特演奏的萧士塔高维奇《第一号小提琴协奏曲》(OrfeoC659081A)中的第一乐章。乐曲开始由大提琴独奏,厚实饱满的音色,充满食物的香味,让人联想到刚做出来的牛肉汉堡,肥美多汁的肉块以及全麦面包,融合成让人食指大动的丰富滋味。而1:47秒开始,大提琴以拨动方式发声,透过M40.2播放,同时展现出丰腴的形体,以及脉搏跳动般的力度。至于音场方面,在品乐的试厅室中聆听,可以M40.2能够还原出深邃的音场,让大提琴独奏与乐团之间拉出明显的层次感。而在乐团演奏方面,除了低音弦乐器展现大片的柔软质感外,出手力道更是拳拳到肉,为音乐提供充沛的动能,至于2:16出现的铜管乐器,听起来光芒四射,精神奕奕,与低音弦乐器有着不同的特质。


这么多古典音乐专辑,现在轮到爵士乐,让M40.2换个口味,看看是否能依旧能大展身手。我播放《SineQuaNon》(CoupPerduCPCD001)中的最后一首〈LesPapillionsNoirs〉。乐曲一开始,有着以铁琴演奏、听起来如同珠宝八音盒般的音乐,透过M40.2播放,音色犹如过着琥珀色的蜂蜜,甜美透亮,而之后出现的萨克斯风吹奏,听起来如同刚出炉的海绵蛋糕一般,松软绵密,香气四溢,聆听之中,感受不到让人神经紧绷的毛躁感。

在这张专辑的最后,还有两首隐藏曲目,一个是吉他独奏,一个是女声演唱。吉他独奏的音轨透过M40.2播放,吉他的形体宛如在大型电影屏幕上观看,形体十分硕大,不过低音琴弦的弹播声传出如同手打乌龙面般Q弹带劲的嚼劲,高音琴弦也展现出纤细又不失柔嫩的质感,听起来格外舒适,丝毫不会因为吉他形体以及弹奏手劲加大而感到怪异,而聆听此段音乐时,我不由得联想到旅法华裔画家常玉笔下的女体,凹凸有致,肉感十足。至于最后的女声演唱,透过这对喇叭播放,质感轻盈,展现出年轻的音色与轻松的气息,而背后伴奏高音弹播乐曲,一如少女的发丝,轻盈飘逸,而负责节奏的鼓声犹如大块的弹力跳垫,为整个音乐提供舒适又富有弹力的支撑。

人声栩栩如生,鼓声力度强劲


M40.2播放古典乐与爵士乐,皆可展现出舒适的质感,那么播放摇滚乐,会不会显得软脚?我播放来自河北石家庄的摇滚乐团「万能青年旅店」(有料音乐uloud032)同名专辑中的〈十万嬉皮〉。这首乐曲一开始,主唱的声音犹如从传统的收音机喇叭传出来,音场狭小,充满噪讯,到了0:35秒之后,音色恢复正常,电吉他、贝斯、鼓、小号等各种乐器的声音突然大鸣大放,宛如猛兽出柙,积蓄已久的能量瞬间倾泻而出,其中音场空间的变化以及音量的变化,爆发力十足。随后主唱的歌声以未处理的方式呈现,透过M40.2播放,不但声音透净,没有音箱造成的音染,而且人声的质地比其它乐器更为柔软、更有血肉感,主唱常常出其不意营造而出的尾音转折,传达出生动的韵味。

兼具舒适、速度与力度

我本来以为M40.2的音色是标准的英国绅士风,矜持温厚,恭谦有礼,从头到尾、从高到低,都保持着温文儒雅的风貌。没想到,在当天聆听之后,我发现M40.2人声生动多情,高音纤细清晰,低音肥美多汁,尽管三者走向大相径庭,但融合在一起丝毫没有违和感,反而营造出色彩变化丰富的音乐景象。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M40.2出手迅速有力,收尾也相当果断,尤其在低音部位更是如此,因此为音乐增添形体丰腴、弹力强健的肉感,带来健康活泼的听感。

我过去从未听过前代的M40与M40.1,我也好奇M40.2是否与同样有着英国血统、外观与设计方式与M40.2相近的SpendorSP100R²,是否有着类似的听感。为此我询问了一下简先生,是否知道M40.2与这三对喇叭之间的差异。简先生表示,他没听过M40与M40.1,也没听过SpendorSP100R²。不过他指着试听室外的HarbethSuperHL5Plus说道,M40.2的反应速度,的确比SuperHL5Plus要敏捷许多,完全不会像一般人想象中的英国喇叭那样个性温吞。

M40.2在诠释音乐上有其读到的手法,他在音色丰富,肉感十足,可是又不会让人欠缺速度与力度,老实说,M40.2除了因为尺寸特殊,脚架要特别订做之外,实在是无从挑剔的了。看完此篇,您是不是也对M40.2产生浓厚的兴趣?不妨亲自前往品乐音响,聆听Rega推动下的M40.2,体演动感派的英国美声!


产品规格

HarbethM40.2

形式:3音路3单元低音反射式音箱

单元:25mm软半球高音一支、200mmRadial2聚合物振膜中音一支、300mm低音一支

频率响应:35Hz-20kHz±3dB

阻抗:6欧姆

效率:86dB(1W/m)

建议放大器功率︰35瓦以上

最大承受功率:650瓦

尺寸(高×宽×深,mm):750×432×388

重量:38公斤(每支)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音频应用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加微信:254969084带你进群学习!百家号免费发布

最新音频交流